谈抱怨¶
约 1490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
最近在正气看了很多聊“抱怨”的帖子,态度主要为批判,但需要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进步性与落后性【【对于“任何事物都有其进步性和落后性”这里不是为反动的事物辩护,要结合具体时期来看,比如如私有制在原始时期否定了原始公社制,在以后又应被共产主义制度而否定,是为否定之否定,社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生的质的变化。有些东西在一定时期是进步的,先进的,但也可能会随着历史发展变成反动的,对于反动的事物,只可将其分为反动的与更反动的,而不能用庸俗辩证法只承认更反动的反动性,忽略反动的反动性甚至为其辩护,我本文写的“抱怨”其实严格来说是一种行为而非情绪,但由于抱怨总是由“负面情绪”导致并伴随的,所以这里我将其归为一种情绪是为了方便论述,目的是表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元论”、“看到抱怨背后所反映的东西”、“分析抱怨为何产生而不是一昧谴责”等思想,希望大家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把握整体,而非纠结于个别地方。】】。如果抱怨真的一无是处,那它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为什么还能存在呢?其实很多负面情绪都是这样,比如恐惧、愤怒、焦虑,你觉得这些负面情绪不好,但正是因为恐惧让我们更好的趋利避害,愤怒让我们更快的达到目的,让我们面对野兽时更好的战斗,焦虑激起我们去解决问题,同样的,抱怨也给我们了一个发泄情绪的窗口,万不可一分为二得看待问题,简单得把情绪看作“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看到这里,你可能以为我要为这些负面情绪“辩护”,但其实不尽然,我并非要否定这些负面情绪带来的老生常谈的危害而谈一种折中主义,而是要以一个客观的角度正确看待它们,进而更好的认识它们,本篇文章我们不深谈其他的,只谈谈抱怨。
我们先对抱怨和对其的批判进行一个简单的类比:在一家医院,一个病人因为病症而大声喊疼,然后旁边的一个人说:“你喊疼有什么用,喊疼病就能好吗?应该努力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才是啊!”
这个批判的人的话看起来很正确,喊疼(抱怨)对治疗疾病(解决问题)好像确实没什么帮助,但我想说的是:难道受伤了就不能喊疼吗?难道受伤了喊疼也有错吗?而且新加坡一项新的研究证明,当人受伤时喊“哎哟”,其目的是发送干扰信号到大脑,从而缓解疼痛。也就是“喊疼”虽然无法对治疗疾病有帮助,但却可以帮你减少受到的疼痛程度。类比到抱怨身上就是抱怨虽然无法解决问题,但可以发泄当事人情绪,进而缓解其压力。
听我这么讲,好像“抱怨”确实是一项没什么问题的行为,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批判抱怨呢?其实一样可以用刚刚的病人模型来类比,你喊疼(抱怨)本身没什么,但有的人喊疼的声音特别大,有时候其实根本没那么疼还要喊得特别大声,影响了其他病友的心情和状态(传播负能量),有的人喊疼成了习惯(习惯性抱怨),动不动就喊疼,仿佛喊疼已经成为了一项“日课”,当然惹人生厌;还有的人主次不分,只顾着喊疼,却忘记了配合医生治病了,最后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
到这里各位戒友应该明白我想表达什么了,我不想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傲慢地指责“抱怨的人”或者那些“批判抱怨的人”什么,我只是想呼吁大家理性看待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看到别人稍微有点表达不满的帖子就上去无脑刷“不要抱怨”的言论,要具体了解事件,有时候别人是真的遭到了很痛苦或者不公的事情,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难处,去尽量理解和包容他们。就像一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比如前段时间的“孔乙己的长衫”事件,我们应该看到该事件反映的年轻人的难处、应试教育的弊端和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说一句:“还不是你不努力?就草草了事。”
同时“抱怨”的人也要记住,抱怨过后还是要背起行囊继续前行的,适当的抱怨可以发泄情绪,但不要伤害到他人。其实到这里“抱怨”这个词可以用“自嘲”代替了,自嘲的缺点和窘境是你能接受的。自嘲虽然看上去是一种自我贬低和放低身段,但事实上,只有足够自信地接纳了自己这些缺点、窘境的人,才能自嘲。自嘲是发泄情绪的一种手段,自嘲过后,仍旧前行,我想这种状态才应该是最好的抱怨。
(抱怨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和朋友的倾诉,也有无端的、逃避性的抱怨,本文的抱怨两者都囊括)